地址:广东省清远市
电话:0898-08980898
传真:000-000-0000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更新时间:2024-08-22 16:39:02
酷热的夏日,一声声蝉鸣从树丛中传来,让人愈发感到闷热,但是在胶州市普集镇的文信苹果家庭农场,这一声声蝉鸣却让人感到格外“悦耳”。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,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,农场里可以捉几万只“知了猴”(蝉的幼虫),农户收入可观。“我觉得蝉的数量比去年少,今年是个‘小年’。”这是农场主人徐海龙的感受。今年的蝉确实少于往年吗?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人士。
●蚱蝉:最常见的大型蝉之一,成虫通体黑褐色,有光泽,体长40毫米至45毫米,叫声特大且持续发出“啊”的声音,平时最容易听到。
●鸣鸣蝉:又叫斑透翅蝉,成虫体黑色为主,一般有绿色斑纹,体长30毫米至35毫米,叫声很有特点,类似“嗞、唔呦”的声音。有无很长且低沉“嗞”的尾声是判断是不是鸣鸣蝉的重要依据。
●蒙古寒蝉:成虫体绿色为主,有黑色斑纹,腹部有白粉覆盖,体长28毫米至35毫米,是常见蝉当中出现时节较晚的种类,其鸣叫声类似“嗞、呦”或者“知了”。
●蟪蛄:小型蝉,体长一般25毫米左右,黑褐色,有黄色斑纹,是常见蝉中出土比较早的种类,夏初就能看到,叫声不如大型蝉响度高,类似连续或者短促的“吱”的叫声。
徐海龙今年40岁,父亲带他一起打理着农场。说起文信苹果家庭农场,那可是名声在外,这里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果脆汁多,酸甜适口,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欢。徐海龙和父亲在种植苹果时,肯投入、肯下功夫,为了保证绿色无污染,从来不用除草剂等化学农药,而是用除草机或者人工除草。而这种种植苹果的“绿色”方式,也无意间给徐海龙带来了另一笔收入——卖“知了猴”。
“因为没有农药污染,每到夏天,果园里的‘知了猴’就特别多。”徐海龙告诉记者,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他就到果园里捉“知了猴”,卖给喜欢吃的市民。那时“知了猴”便宜,一只才一毛钱左右,而近几年一只则卖到了1元多。
今年的“知了猴”出现得要早一些,往年6月20日左右会大量出现,今年则是在6月10日左右。徐海龙在苹果树的树干上缠上胶带,“知了猴”爬到这里时就会因为“脚滑”而停下来。“今年一共捉了3万多只。”这一个多月时间,徐海龙每天晚上都要和家人在苹果园里捉“知了猴”,“捉到袋子里,然后集中起来用水洗干净,再装进空的矿泉水瓶子里,最后放到冰柜里冷冻。”
抓“知了猴”时,徐海龙一个人忙不过来,妻子和两个女儿就过来帮忙。两个女儿一个14岁,一个9岁,跑前跑后,干得一点不比徐海龙少。“一年卖‘知了猴’能有几万元的收入,两个孩子学习才艺、买新衣裳就够了。”徐海龙笑着说。
“文信苹果家庭农场不仅产好吃的苹果,还出‘绿色’的‘知了猴’。”这些年,每当到了夏天要吃“知了猴”时,就有很多人发来订单。忙的时候,徐海龙晚上捉“知了猴”,白天送货,累并快乐着。
徐海龙捉“知了猴”已有30多年,在这个过程中,他对“知了猴”的了解越来越多。“咱们青岛常见的蝉我发现也就是4种。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‘节流、吱吱、温油、独咬’。”他说,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字怎么写,但是大家都这么叫。“知了猴”的收获季只有一个月,从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,或者前后会早晚几天,但大致都在这个时间段。每天晚上天黑后,“知了猴”就会从地下的洞里钻出来,沿着树干往上爬,这个过程能持续一个晚上。
除了能够说出青岛常见蝉的种类,以及“知了猴”的出没时间,徐海龙对于“知了猴”的价值也有一些了解,“‘知了猴’的营养特别丰富,蛋白质含量非常高,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元素。用油炸或者油炒之后,口感特别好。”他说,除此之外,蝉蜕也是一味中药材,市场上能够卖到400多元一斤。他今年卖蝉蜕的收入能有5000多元,“蝉蜕特别轻,一斤至少得有1000个,收集起来非常不容易。”
徐海龙之所以告诉记者感觉今年的蝉少,是有数据统计的。前年他在果园里捉了2万只“知了猴”,去年是5万只,今年是3万只。根据这个数量,他觉得今年是个小年。
说今年蝉少,专家怎么看?近日记者就此联系了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副教授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张毅。对于“今年蝉少”这一说法,他告诉记者,从数量上说,不同种类的蝉会有“大小年”现象,但青岛当地主要有4种蝉,互相之间会填补年份空缺。市民平时可能不太注意到这个现象,但如果仔细观察、聆听蝉鸣或者年年捕捉的话,会发现每年蝉的种类和比例也会不同,间隔一段时间某一种类的蝉会出现“小年”的情况。
张毅介绍,平时在树上吸食树木汁液的蝉是成虫,但它的生命周期大部分是在地下生活的若虫阶段(幼虫)。蝉的若虫期非常长,一般为3年至17年不等,但都是质数年份。美洲大陆上的周期蝉,其生命周期一般是17年或者13年。由于本身的质数周期特性,导致不同年份的周期蝉之间无法接触,自然无法交配,这就导致了不同年份出来的周期蝉成为了不同的群体;在美国发现了12个17年蝉的群,它们按照各自的周期生长出土,互相之间无法“碰面交流”。中国的蝉周期一般是3年或者5年,虽然不像美洲的周期蝉有显著的年份差异,但也有“大小年”现象。
张毅介绍,蝉的幼虫在地底取食植物的根部汁液,绝对算不上益虫,但由于其发育时间很久,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有限,在地下发育阶段,尽管会对植物造成一些伤害,一般达不到需要防控的要求。蝉成虫出土羽化后,直接刺吸植物茎叶的汁液,排出蜜露,当种群数量大时,确实会造成较大的危害。但由于蝉本身作为药材和食物,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如果能进行捕捉和利用,产生的效益可能更高,从这个意义上讲,蝉属于典型的“经济昆虫”。(观海新闻/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)